閱讀時間約 3 分鐘

1274 字

五年前開始定期拿薪水買股票,當時也是上網看了很多資料,主要都是綠角的部落格,應該是不下上千篇。真的拿錢出來還是需要一點時間醞釀,看了一年才真的去開戶買股票。一開始就是買全球大盤市值型 ETF (VT + VGIT),股債八二。很慶幸自己有好的開局,不過五年過去,我開始有不同的想法。

警語:投資有損及本金的風險,槓桿投資虧損有可能超過本金,請謹慎評估自身還款能力。本篇文章僅為個人經驗分享,所提及投資方法及標的不應被視為投資意見或建議,亦不構成對任何證券或金融工具的要約、招攬、邀請、誘使、建議或推薦。

指數化投資

當初看了很多資料,指數化投資說服我的理由是:這是一套所有人都能夠準確執行的方法,沒有什麼憑感覺說故事的空間,照著執行就能拿到大於通貨膨脹的市場平均報酬。不像一間公司本益比 20 是高是低,到底能不能買,一言難盡。指數化投資並不花時間,作為一位的軟體工程師,所在產業的薪水天花板高,將時間花在提升工作薪資會比花在提升投資報酬率更有效益。

指數化投資的缺點

缺點就是慢,不過這也很合理,哪有什麼又快又穩的投資方法,有的話就沒有人要工作了。

推廣指數化投資的文章總會說,每個月定期定額多少錢,過三十年後就會有一筆看起來財富自由的資產。確實是這樣,並沒有說錯。當年我剛開始投資時也覺得腳踏實地賺錢最重要,看著年化報酬率計算機算出三十年後我就財富自由,而且我薪水也會隨著時間變高,遠不需要三十年。於是乎就心滿意足地認份工作,當年我才三十歲,五十幾歲退休也很早了。

沒過幾年我就改變想法,等不及了。

生命週期投資法

後來接觸到生命週期投資法,概念很簡單,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沒錢,但是有時間讓資產隨著複利成長;老的時候相反,有錢但是沒時間了。所以年輕的自己可以跟未來的自己借錢,讓老年的錢也有機會隨著時間複利成長。借錢是有代價的,信貸房貸有利息,槓桿 ETF 費用高且有槓桿損耗,期貨有可能被強制賣出。在信用良好、薪水高低不與股市表現直接相關、槓桿率不高的情況下風險是可控的。

在台灣,買房長期持有的人大多數都是賺錢的,這也是一種生命週期投資法。單以房價指數來看,報酬率並沒有比股市好,但算上五倍槓桿就比股市好很多了。股票波動大,超過兩倍槓桿就容易賠光,

於是我在 2022 年股市因為肺炎疫情大跌的時候信貸買入股票,我不會選股,所以我買市值型大盤 ETF。剛買完時還是有繼續下跌,不過我本業薪資就足以支撐貸款還款,賠錢的時候就繼續放著,沒有想到這麼快股市就漲回來了。

槓鈴策略

槓鈴策略出自於塔雷伯的反脆弱一書:像槓鈴的兩端一樣,一端選擇極度的風險規避行為,一端選擇極度的風險愛好行為。而非兩邊都選擇「中等」風險,因為風險容易誤判,導致你以為的中等風險並非中等風險。如果 90% 的資產選擇低風險的投資——現金,10% 的資產選擇個股,那麼虧損最多只會有 10%,但如果個股選到漲 100 倍的標的 (像是 2012 年的 Tesla),整體資產將會成長十倍。

現金對我來說太保守了,低槓桿的大盤指數 ETF 是我的低風險資產,而總資產的 1 ~ 5% 則投入高風險資產,除了個股,也包含加密貨幣等等其他金融商品,五年後再來回顧一次吧。

參考資料

  1. 綠角 VT 定期定額績效分析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
最新文章

分類

標籤